杜占元(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1958年2月11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wap.sports918.com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历史性意义。
1958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继承了往圣先贤两千多年来对汉语语音分析和注音方法的探究,建基于19世纪末以来波澜壮阔的语文运动,功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在毛泽东、周恩来以及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指导下和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并颁布推行的,既承继历史,又发展创新,既是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又充分发挥了现代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特色语言文化事业的奠基之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造福社会,联结古今,融通中外,影响深远。60年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这三大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一是为新中国基础教育普及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基础。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4.08%,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同时,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和依据,国家帮助12个少数民族创制和改进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民族文字,为民族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设计和编制了《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为残障人士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二是为中华语言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发展提供支撑。《汉语拼音方案》带动并支撑了汉字简化和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使古老的汉语汉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汉字输入法因便捷易学被普遍应用到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起到了奠基作用。
三是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深化国际交流发挥重要作用。6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由国家规范发展为国际标准,成为中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加快了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汉语拼音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汉字的有效工具,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汉语拼音方案》在研制和推行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秉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和认真借鉴。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国家意识、民族情怀,融入时代、面向未来,《汉语拼音方案》在研制和推行中的这些经验,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的特色所在和生动写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发展繁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语言产业作出新贡献;科技迅猛发展,对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提出新挑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更好的语言服务;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呼唤语言文字工作有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增强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通过制定《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语言文字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构建了“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新思路,形成了高站位、全覆盖、广动员、深合作的语言文字新格局。要抓住机遇,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围绕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大幅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推动普通话基本普及,开展推普脱贫工作。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十三五”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农村和民族地区等教育薄弱区域的基础工具作用。“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语言文字工作确定的首要目标。要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的教育,使其发挥高效能,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集中力量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第二,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技术要求需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着力规划急需的汉语拼音规范标准和技术支持,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产品化或服务性转化,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深化基础研究,进一步推动汉语拼音推广应用。汉语拼音可以说还是一个无尽的宝藏,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把这个宝藏的价值发掘出来,贡献给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梳理《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情况,从新时代新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进一步加强汉语拼音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挖掘其内涵和理论基础,把汉语拼音研究提高到新水平,促进社会规范使用,为各领域提供应用指导。更加全面、更加广泛地推动《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应用和普及,这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语言文字科学研究专家,特别是要吸引和培养一大批有志于语言文字事业的青年人才。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注重服务教育和特殊人群需要,发布实施一系列涉及面广、社会急需的基础性规范标准。
第四,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资源、打造大机制,使广大群众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加快推进基于《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中华通韵》的研究制定,提供权威的普通话用韵依据,促进中华诗词和韵文文学的发展繁荣。着力规划汉语拼音在国际标准应用、国际汉语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文化工具和国际标准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开创语言文字事业新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持“向国家战略聚焦、向社会应用推进、向现代治理转型、向国际领域拓展”继续前行,坚定文化自信,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把握新时代要求,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和语言文字的教育工具、信息载体和文化桥梁作用,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