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金宝博网上注册 | 188金宝博唯一官网_wap.sports918.com | 公开公示 | 教学管理 | 教研园地 | 教师风采 | 团委工作 | 招生专栏 | 教育民生 | 语言文字 | 文明创建 | 
您现在的位置: 泾县中学 >> 188金宝博唯一官网_wap.sports918.com >> 教育动态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新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队伍           
新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队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2/5/19 15:20:06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阶段,工程师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工程师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又有什么异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亟须厘清的问题——  

工程师群体诞生于工业革命中  

工程活动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要通过工程活动得以体现。在现代科学尚未出现、技术水平还十分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各类工程活动,并且留下了一些辉煌的业绩。各种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其主导者——项目的思路提出者、规划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指挥者,就是历史上的工程师。  

历史上的工程师当然还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还谈不上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的水平,也不会有现代各种先进技术的造诣。他们只是凭借其过人天赋,在主持工程活动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技术诀窍,找出成败关键,通过反复摸索,最终取得了超越时代、彪炳后世的杰出工程成就。从历史上看,他们是灿烂之星,但也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人类发展到使用工具、进而制造工具的历史阶段,就出现了工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匠的技艺也在不断提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许多地域均陆续出现过大师级的工匠,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大型工程的主持者,如中国战国时代的墨翟、鲁班等人,可以说,他们既是杰出工匠,也是优秀的工程师。  

17~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原来以个体生产者为主的手工业生产通过手工工场逐渐向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发展。产品的数量增加了,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工人队伍也扩大了,原来靠工匠个人的精雕细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工匠们原来的知识主要是个人手、脑掌握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或称隐性知识,这时需要使之在大量的工人中传播。这就要把在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可以表达出来并用书面形式记载以便传播的显性知识,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或从已有理论中找到实践的依据,这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  

随着这种结合的逐步深入,一个新的群体——工程师群体形成了。这是一群既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实际操作、具有工程经验的人,他们是从科学家中一部分对实际工业生产有兴趣者和工匠中文化基础较好、愿意学习接受理论熏陶者相向而行中产生的。  

现在还有些人认为,解决当代的工程问题需要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结合,需要这两个群体的合作。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曾实际存在过。但笔者认为,用之于现实却是弄错了时空——面对几百年前已经产生并不断壮大的现代工程师队伍,再要套用当时的情况来比附目前的形势,甚至指导目前的任务,则无异于刻舟求剑,完全脱离了时代背景。  

现代工程师培养要通过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中锻炼成长  

一般来说,工程师不从事纯科学研究工作,在纯科学的理论深度上逊于科学家,他们也没有专业工人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熟练的操作经验,但他们既有较全面的工程实践经验,又了解和掌握现实工程活动的完整过程及其原理。因此工程师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及其结合的角度面对和处理全部生产过程的,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工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同时他们还懂得一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在设计、实施产品开发、生产时能了解其经济价值,掌握其市场前景,对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有实质性的发言权,有时甚至是决策权。此时的工程师已经由原来的科学家和工匠的身份中脱颖而出,成为工程的主导者。  

如前所述,工程师群体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革命中形成的现代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生产力领域,他们是工人阶级的头部,是实施当代工程的核心力量。那么,该如何培养工程师呢?  

现代工程师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学校期间,他们通过课堂和自学学到了基础的科学和工程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和实习,受到了基本的技术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时,他们就已经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工程师的毛坯,在实际工程岗位上能够很快成为真正的工程师,担当起工程建设的重任。这意味着,工程师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更进一步说,培养工程师是当代社会中实现这种结合的唯一可行的途径。  

庞大数量的工程师队伍是产业发展中的骨干  

长期以来,工程师这个群体面临着没有正高职称的窘境,在一些情况下还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称呼来代用,与科学家、教师等相比,使之难免从职业上就有矮人一等之嫌。值得庆幸的是,此事经反复努力争取,已在近年基本解决。但这只是一个方面,wap.sports918.com工程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我们对工程师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很少涉及,对需要工程师来做什么,社会层面上似乎也没有人关心。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二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兴起了一种赚快钱的思想。需要刻苦学习、稳扎稳打、工作又辛苦的工程师作为一种职业,似乎并不被人所青睐。在认识方面,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有重道轻术的传统,表现在科学技术领域,很自然就形成了重科轻技的倾向。此外,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警惕: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社会上唱衰工业、制造业的声音也不断出现。凡此种种,导致熟练工种的劳动力来源大量缺乏,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  

回到工程师这个话题。从数量上来看,科学家难以准确定量,但数量不会很多——科学研究需要有足够强的队伍,但并非队伍越大、人越多越好。科研队伍的规模是否合适,取决于问题的多少、财力支撑的强弱。而工程师队伍则是直接与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联,经济规模越大,需要的人也越多。同时,现代科学的发展,相当部分也是依托于工程的进展,如太空探索、破解宇宙之谜,就要以航天等工程为基础。因此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扩张、技术进步和迭代都需要规模不断增长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从人才队伍来看,工程类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都是工程师的主力和后备军。职业教育中的工科毕业生,就业后职称上属于技术系列,而技术系列也是工程系列的组成部分。因此,工程师应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是产业发展中的骨干。  

综上,鉴于工程和工程师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要大力提高工程师的地位,清晰地阐述其作用、特点,宣传其在国家建设发展各方面的贡献,树立从事工程师职业的荣誉感。  

具有鲜明特点的工程师精神  

工程师精神一些方面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有共同点,如爱国、奉献、敬业等,但工程师精神也有其独特性,有的即使用词相当,但其内涵上却有不同侧重。工程师的基本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知识与非技术知识融合并重。  

因此,工程师精神中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奋进、求实、协同、系统性思维、严守工程伦理等。  

奋进,是工程师精神的主要内容。工程师是负责实际工程的群体,而工程的目的是造物,一方面是造出新物,过去未有之物。因此要解决大量的新问题,如原材料的获取和选用、加工方法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艺流程的组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另一方面是对已有的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中如何保质保量,包括各种标准的确立、产品的检测、认证等技术基础的构建,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对产品或建筑进行维修保养等。这里面既有老问题,也到处都是新问题、新机遇。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团队,工程师们要解决各种新问题,做出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各种新产品、新设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受制于市场竞争的动力和压力,需要不断开发生产各种新的产品,改进提高原有的产品。通过这个过程,工程师们自己也在不断前进,因此奋进是工程师精神的首要内容。  

   

文章录入:zbl    责任编辑:zb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用户登陆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主办:安徽省泾县中学 承办:泾县中学信息中心 电话:0563-5022041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