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北京、上海等省份的各类美育资源单位开始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向当地中小学输出“美育课程”“美育活动”“美育项目”以及“美育师资”。作为学校美育最得力的抓手,这些专业艺术教育资源进入校园后,与音乐、美术等原有国家规定的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一道筑成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的“主干道”。
社会资源单位所贡献的新型美育课程、美育活动和美育师资,缓解了学校美育实践大发展的“生长痛”。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当社会资源介入学校美育呈“量级”增长时,“资源供给与需求错位”“供给主体教育理念和手段不够创新和实用”“学校接驳和导入机制不够健全”等供求适配性问题,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逐步凸显出来。
据笔者正在进行的一项“wap.sports918.com全国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受访者虽认可校内艺术教育师资的贡献度,但同时有98.8%的受访者又表示愿意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艺术教育培训,而且他们中有90.83%的人认为,校内艺术教育和校外艺术教育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这说明,在学校美育实践中,很多地区的校内艺术教育尚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求。
如何有效解决社会美育资源供给与学校美学教育接受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有效途径干预供需适配性,切实提升中小学接受社会美育资源的转换效率,已成为很多学校美育实践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育资源进入校园,各校在推动供需适配方面还需进行以下四方面的努力:
一是革除陈旧的教育理念、改革不当的教学方法、建构适宜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切实推进社会美育资源导入后“教”与“学”的适配性。艺术教育在本质上属于比较典型的开放性创意教育。以戏剧、舞蹈为例,专业艺术教育中的“高精尖”化演员训练体系,并不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条件差异较大的普通学生。因此,在专业艺术院校、艺术院团等社会美育资源导入中小学之后,教改重点就是转换理念,推动某些专业能力强的“艺术家教师”根据素质教育客观需求转型,让他们能够在充分发挥自己表演教学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能胜任普通学生的艺术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如果无差别套用创造性艺术教学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有时候在自然班艺术教学中会出现“放得开”但却“收不住”的窘境。因此,很多资源单位的优秀艺术家型教师也开始尝试将开放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相匹配,并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性成果。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推动学科融合,有效拓展优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的“接驳”渠道。有好的理念,甚至也掌握了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师,如果没有适合的教育教学空间,也同样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比如,舞蹈等表演艺术类实践教学对空间等基础设施有特殊需求,很多中小学管理者由于自身早期缺乏艺术职业化教育的相应训练,在相关教学管理意识上相对薄弱,对于开展此类特色化美育教学实践的特殊需求较难感同身受。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小学为开展舞蹈课、戏剧课都一定要大兴土木搞基建。要解决资源导入的“接驳”渠道问题,必须先进行调研,充分考量社会优质艺术资源导入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适配性问题。在此基础上,量力而行,铺设可能的软硬件管道,以促进此类艺术课程的全面开设。
三是强化本校师资转型升级,结成有效的教学研究共同体,以解决部分外来美育师资的“高低错位”问题。不同于一般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专业艺术师资是“留驻型”优质艺术资源。这些来自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的新型艺术师资,虽然进入一线艺术教育实践之前也经过了一定实践阶段的短期培训,但由于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多数艺术表演者并不能在短训后就快速成长为“知行合一”的普及型艺术教师。面对这种“高低错位”现状,在外来美育师资进入校园后,应该加强两类师资的融通和交流,使艺术家转型为艺术教师,普通教师升级为美育专家。一方面,艺术专业大学生和艺术院团演员都有传统的专业艺术教育背景,并在相应舞台实践成长起来,他们身上“好演员”气质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面对零基础或弱基础自然班级学生的长线教学时,要具备前期相应课堂组织训练和适配艺术教学经验积累。
四是凝练适配的艺术教学法,以解决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和学生个人学习预期之间的垂直落差问题。尽管有很多学校依然存在开课不足、艺体教学课时被占用等历史遗留问题,但目前艺术课程开设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已得到明显遏制。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wap.sports918.com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助于系统扭转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当学校美育的主要矛盾从外部转向内部时,原有的教学中存在师生目标落差等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因此,一些学校开始从课程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总结等教育学本体问题中寻求答案,“师”与“生”之间的目标落差,最终在这种适配的艺术教学法面前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各中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社会美育资源的导入,不应仅仅满足于资源的“繁茂”,而是要更加注重实践层面的供需适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小学美育实践将迎来概念升级迭代、资源纷至沓来、供需适配高效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