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办好”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山东实践。全省教育系统立足教育实际,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写好山东教育奋进之笔。
一、一张清单,统一标准。全省教育系统向社会公布了首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其中省级39项,市级共655项,市均38.5项,向全省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清单之外的也要创造条件,争取一次办好。从目前各市公布的“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来看,差异较大,少的只有20项,多的近80项,这表明事项所依托的政务服务事项存在较大差距,也说明我们在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很大短板。需要加强权责清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全面梳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确保名称统一、依据统一、类型统一、时限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网办统一,做到市县同级之间,事项基本一致,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
二、一套指南,全面告知。结合精简申请材料和缩减办理时限的要求,组织修订办事指南。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六个一律”要求,即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查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要按照最大限度减少证明事项数量的工作思路,清除各类循环证明、重复证明以及不必要的证明,彻底解决群众提交证明材料的“多、烦、难”问题。在确保审批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要同步压减办理时限。修订后的办事指南要通过政务大厅、网站、微信等多种渠道公布,一次性全面告知相关条件标准和申请材料清单。
三、一链全办,协同作战。今年4月,我厅编制了民办教育机构(初等和中等)设立、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立和学前教育机构设立3个事项的“全链条”办理流程图,在全省率先启动一链办理。这项工作是“一次办好”的难点。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将积极与人社、财政、民政、公安、住建、卫生等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形成部门协同合力。教育部门要主动牵头,与有关部门协调,取消申请材料中的相关证照,实现“只跑一次腿、办成多件事”。
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今年,省政府利用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资源,规划建设了省级政务服务大厅。我们制定了进驻大厅工作方案,确定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大厅,落实了窗口工作人员,并选派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具有较强业务领导能力和较高组织协调水平的处级干部担任首席代表。我们将不断提高进驻大厅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教育培训,督促进驻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的办事规程,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学习,确保准确受理、办理进驻事项及咨询答复。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办事方式,能够在窗口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结,需要一定办理期限的,也要做到当场收件、当场受理。
五、一网通办,不用跑腿。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行政许可事项除教师资格认定通过教育部系统网办外,其他行政许可已经实现了全程网办,各市县行政许可也基本上纳入了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实现“一网通办”,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重要支撑。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尽最大限度提供教育方面的共享数据,同时也要学会利用其他部门的数据,为实现群众的不跑腿目标作出积极努力。
学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直接主体,学校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要进一步拉长“一次办好”改革的链条,将优化服务延伸到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比如,幼儿入园、新生入学、转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入学以及学生资助等事项,都是高频事项、办件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换位思考,多出好点子,多想新招数,推出一批具有教育特色的“土特产”“一招鲜”,叫响“一次办好”改革的教育品牌,为教育系统“一次办好”改革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