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教育的真谛是心与心的交流,我珍惜每一次和学生坦诚交流的机会。”
——卢桂英
“谈‘爱’好像有点言过其实了,就是喜欢吧,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说起自己几十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原因,海南省商业学校副校长卢桂英觉得自己和所有平凡的教师一样。
从教31年的经历,是卢桂英最为珍视的。在三尺讲台这块方寸土地上,她既教学生做事,又教学生做人。
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对待学生
火车一路向南。1995年,32岁的卢桂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家乡黑龙江出发,她的目的地是当时建省仅7年的海南。
在海南省商业学校,虽然从事的是已经做了8年的德育工作,但大环境的变化如同南北气候的差异,让初到的卢桂英颇感不适。
彼时,中职的“分流”逐渐从高中毕业前置到初中毕业,卢桂英面对的学生群体,从年龄上比之前的学生一下就小了三四岁,正值叛逆期。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上有落差,调整困难。卢桂英说:“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上高中,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
如何让中职学生重新建立信心,将来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是卢桂英首先思考的问题,“我始终觉得,中职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应该是心理健康,学生在这时最需要老师的引导”。
一次刚开学,卢桂英上课时发现,一名学生始终跟她没有眼神交流,但不调皮捣蛋也不睡觉。她先是与学生和家长接触,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和单亲家庭的生活背景,把“外围”扫清后,卢桂英把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谈心,并在此后的各种活动中都格外注意这名学生,引导他敞开心扉。
“一开始几次谈话他都不开口,但最后他终于说‘老师你看我的行动’。”卢桂英说,当时她用力拍了拍学生的肩膀。
“太重要了,太重要了。”谈及德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意义,记者话音未落,卢桂英便连声说。在她看来,把懵懂少年雕琢成行为举止规范、懂得感恩的人,让他们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德育不能缺席。
从教31年,卢桂英见过的学生无数,但在她眼中,每个个体都是鲜活、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教育方法也不能千人一面”。
面对学生,卢桂英认为,给予爱的同时,也要原谅他们的不完美,“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耐心和宽容,是我最大的支撑和信念”。
对教师职业从感性喜爱到理性思考
熟悉卢桂英的同事都知道,比起担任行政职务,她更喜欢站在讲台上做一名教师。
卢桂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她一周上4节课,教两个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31年来,不管是做教务主任还是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卢桂英始终都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我喜欢和学生们一起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成就感、幸福感。”卢桂英对教师职业的坚持,是她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作为学校的领导,我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同学生们在一起。教育的真谛是心与心的交流,我珍惜每一次和学生坦诚交流的机会。”卢桂英说。
在卢桂英看来,所有的荣誉都无法与学生的进步媲美。一次,一名经常逃课的学生为了跟别的同学斗气,在德育课“人生观、价值观拍卖会”上,倾其所有“购买”了友情。虽然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同,卢桂英还是表扬他看重友情。
“卢老师,您是第一个表扬我的人。”因为卢桂英的一句话,这名学生再也没迟到,成绩也越来越好。这让卢桂英意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带给学生很大的改变。
当教师是卢桂英从小的理想,几十年里,对教师职业的执着从没有改变。回顾多年的经历,卢桂英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这份感性的崇拜、喜欢,转换为了理性的思考。
“我开始更多地做研究,研究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性内容。”卢桂英说。
在德育教学改革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2014年,海南省中职德育工作室成立,目的是推动全省中职学校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卢桂英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四处调研,两年时间,团队足迹遍布全省各市县30多所中职院校。每到一所学校,卢桂英都会跟教师、学生面对面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调研的结果不容乐观——很多中职学校德育师资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被聚焦、放大。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卢桂英组织全省中职德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并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教师示范课、教学比赛等方式,带动提升全省中职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更多强调讲授课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现实德育表现的考查。如果要跳出单一的试卷,到底该如何全方位评价学生德育情况?卢桂英率先制定了海南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把德育课堂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以考试成绩评判,转变为“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在海南省商业学校,德育课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小组表现、出勤、课堂活跃度。学生在第二课堂做义工、献血、参加文明风采比赛等,还可以兑换成德育学分。
自从卢桂英在班里宣布了主动捡起垃圾可获得德育加分,她就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会特意在她面前扔垃圾。感慨于学生天真可爱的同时,卢桂英觉得,教师不应该吝惜自己手里的分数,而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一本书、一支粉笔完成一节“灌输式”的德育课不见了,学生变成了践行者,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卢桂英谈起初到海南时,学生宿舍里有8张床,其中一张是自己的。她说,与学生们在一起永远是自己最开心和安心的事。
30多年过去,卢桂英与学生一同成长,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发深刻。她说,她还会在德育教学改革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