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段话,出自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清贫》这篇文章。
方志敏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积极投身革命,1928年,方志敏创建赣东北苏区,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介绍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俘,身陷囹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坚贞不屈,忍着病痛先后撰写出《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12篇文稿和信件,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清贫》正是方志敏在牢狱中所作,他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回顾了被捕时的情形:
那一天,两个国民党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并猜出了他的身份。他们期望在方志敏身上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面对敌人的威胁,方志敏只是淡淡微笑说,“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旧的汗褂裤、缝上底的线袜,就算是方志敏唯一的“传世宝”了。他说,清贫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原因。在艰难的生活和残酷的斗争中,是什么让革命者甘于清贫、死而不悔?不正是坚定的革命信仰与深厚的爱国情怀吗?
毛泽东盛赞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把他与岳飞等历史英雄人物并举。叶剑英为方志敏题诗有语 “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赞扬他继承了文天祥的凛然英烈之气。一位又一位英雄携手相传,负重前行,驱散时代阴霾,点亮民族希望,其浩然正气如日月经天,如江河亘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千古精魂,永生而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