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在西安,只要凭借身份证和学位证网上办理,花费半个小时左右时间即可完成落户手续,而且学历要求不高,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均可。
自去年武汉提出“5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后,许多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纷纷跟进。放眼全国,武汉、南京、郑州等20多个城市接连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送房、送钱、送户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人力资源储备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中这句略带调侃的台词,佐证了当前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状况。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当今时代的共识。纵观这场“人才争夺战”,北京、上海的人才引进政策有着较高的学历薪资条件和精确的行业领域划分,而一些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其人才引进政策门槛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甚至许多地方对大学生实行零门槛落户。
以西安为例。根据规划,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要达到1070.78万人。现实情况是,从2011年到2015年,西安人口才增长了不到20万人,平均每年不到4万人。而在人才新政的影响下,今年前3个月共有23.1万人落户西安,接近2017年全年落户人数的总和。
作为我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一直苦于留不住人才,2015年、2016年人口净迁移率均为负,人口吸引力较弱。2017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在人才争夺上持续发力。当年,武汉的人口净迁移率一举“扭亏为盈”,达到了19.78‰。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对于放宽落户条件也提出了要求,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吸引产业投资,人力资源储备是关键。一些城市放宽落户条件,实际上是看准了人力资源储备对增加投资的吸入效应。”李铁说。
“人才争夺战”背后是人口结构压力
连绵不绝的“人才争夺战”,正显示了我国已进入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人才争夺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
今年初,南京市发布的《“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指出,未来南京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人口结构压力增加”与“人力资本面临结构性短缺”。为此,南京将积极推进以“宁聚计划”为代表的人才吸引工作,加快外来人口引入速度,不断增强对外地人才的虹吸效应。
事实上,不仅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相同的状况: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缓慢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却双双攀升,人口抚养负担日益加重,传统的人口红利已在逐渐消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认为,“人才争夺战”与人口形势的变化关系密切。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下滑后,人口红利也跟着下降,从去年到今年则可能正是经济活动人口开始下降的拐点。“而这次‘人才争夺战’的发生,说明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向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甚至是一线城市传导。”
大学生就业选择要着眼长远考虑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般的人才争夺,大学生该如何选择就业去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严峻的形势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即便如此,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仍要找准定位,着眼长远考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和行业,不能“病急乱投医”。
专家表示,从深层次上看,让人才为城市发展发挥作用才是城市抢人才的初衷。但让人才真正留得下,并不是仅有大幅度的吸引政策就可以解决的,还要考虑能不能用好人才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各个城市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能够根据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实行有效的人才政策配套措施,真正激发人才潜力、挖掘人才红利,做到人才真正为我所用,仍需深入思考。”刘勇说。
李铁说,应该根据城市发展的各种行业需求来确定人才引进标准。制定城市政策,要考虑到城市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城市的服务质量。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重点是进一步放宽条件,尊重市场的选择,尊重产业投资者的选择。
“人才去了,所在城市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发挥作用,不能造成人才浪费。对于人才争夺,要实现政策上的一种转变,从‘以食引鸟’到‘造林引鸟’,培育适合人才生活、工作的生态环境,营造良性互动的社会关系。只有这样,优秀大学生才会被吸引、留下,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储朝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