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慈善捐赠意识的不断觉醒,校友反哺母校意识不断普及,校友大额捐赠不断刷新纪录,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呈“井喷”式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从2006年不足80所增至现在的459所,校友捐赠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突破230亿,39所高校跻身“亿元俱乐部”。校友的慷慨解囊为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校友捐赠屡创新高的再认识
校友捐赠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测度,是对大学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校长领导力和校友工作成效的重要检验。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友工作得到了重视,校友大额捐赠屡破纪录,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在我国高等教育总收入中,学费和政府财政投入约占了80%,而社会捐赠收入不足0.5%,而且近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校友平均捐赠率大概保持在5%左右,而美国大学的校友捐赠率则维持在30%~40%,有些名校则更高,哈佛大学校友捐赠率高达48%,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捐赠率高达61%。因此,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当下,迫切需要加强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校友捐赠的模式创新,同时还要为校友捐赠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使校友捐赠形成生动局面,助力“双一流”建设。
“分期付款”,是校友捐赠模式之一
近日,浙江大学在120周年校庆之际收到几笔校友企业“分期付款”的大额捐赠,引起了社会热议。事实上,“分期付款”也叫“延时支付捐赠”,是计划捐赠(Planned Giving)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慈善事业高度发达的美国,计划捐赠还有遗产捐赠、慈善信托、慈善年金、退休工资计划等形式。计划捐赠的出现是美国高等教育筹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使大学社会捐赠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如曾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香港企业家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对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5亿美元的大额捐赠就是分期拨付的形式,另如此前耶鲁大学收到的校友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B Johnson,曾任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母公司的董事长)的2.5亿美元捐赠也是分期拨付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它使经济收入一般的人也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实现大额捐赠,使得热心公益事业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大额捐赠计划。
计划捐赠延展了捐赠的时空维度,释放出了巨大的社会潜力,它使社会财富以更便利更丰富的形式向高等教育集聚,大大拓宽了大学的筹款渠道,使得大学筹款的额度突飞猛进。近期浙大校友企业大额捐赠正是“计划捐赠”的中国实践。捐赠项目以校友企业为依托,以金融、产业为助力,通过市场化运作,以部分投资收益分期反哺母校建设,力求实现多方共赢。它体现出金融资本与大学、人才、技术的结合,是我国大学校友回馈母校的理念创新,也是校友捐赠的模式创新。当然,这一模式创新还需要加强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设和进一步实践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建设校友捐赠生态系统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诚然,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大学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建构开放式的办学格局和治理模式,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同时,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增加大学投入,不断增强大学活力,是我国“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把校友视为大学的核心社会资本,培育浓郁的校友捐赠文化,不断创新校友反哺机制,促进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资源生态网建设和产学融合链建设,培育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友捐赠生态系统,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双一流”建设中校友力量参与办学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吸纳校友捐赠的后起之秀,我们的高校要有所借鉴,做好内部准备。
培育校友反哺母校文化,推进“共建共享共生”的发展共同体建设。
校友是一所大学的深厚底蕴,是大学最宝贵的社会资本,也是参与大学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加大资源投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就读体验,注重学生反哺母校和捐赠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时间捐赠(志愿者活动)和小额捐赠等方式,树立学生感恩母校、服务社会、胸怀天下的理念。要创新校友组织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区域校友会、行业校友会等不断拓展校友服务网络,持续关注并服务校友的事业发展,增强校友对母校的情感维系,使校友反哺意识成为大学的文化基因,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开放共生的“校友-母校”发展共同体。
发挥校友网络的引资功能,推进“互联互通互益”的资源生态网建设。
校友网络是大学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最亲近的外部资源网络,它具有很强的社会资源吸附能力。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中,知名校友作为母校的筹款大使为母校倾力奔走的现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不但自己率先为母校出钱出力,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动员其他社会贤达支援母校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校友网络的引资功能以及金融资本的衍生功能,创新校友资源汇聚模式,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创新基金、天使基金等形式,汇聚更多社会资本,为师生或校友提供全方位的扶持,为学校发展、国家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具有核心价值的项目和成果,促进校友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智本”的互联互通互益,形成大学和校友融合共生的良好生态系统。
围绕“双一流”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创业创投”的产学融合链建设。
创新、创业、创投的链式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迫切需要引入创投,来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与创业层次,完善科研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体系,形成“原始创新、应用创新、会聚创新、转化创新”的产学研链条。要围绕“双一流”发展战略,将校友的进步与母校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动起来,充分发挥校友网络的辐射作用和校友资本的引擎作用,实现技术、人才、管理、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效结合,使校友在产学合作中获得事业发展并不断反哺母校。带动学校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发展,使学校改革发展事业获得持续动力,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