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一行对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省政府及教育等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到合肥、六安、池州、铜陵、安庆五市实地考察了8所各具特点的义务教育学校,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当地党委、人大、政府及教育、财政、发改、人事、编办等部门的情况介绍,与这些部门及部分校长教师进行了交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教育厅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及座谈。5月18日,严隽琪一行与省人大、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交换了调研意见。
严隽琪一行充分肯定了我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认为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正逐步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公共教育资源向城区薄弱学校、农村中小学倾斜,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为改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开齐国家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基本保障;农村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在解决择校、大班额问题,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全国性的教育难题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突出成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严隽琪一行对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积极评价:
领导重视。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既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做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模式来推动,也把它作为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问题来解决,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出台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始终积极主动、不遗余力,无论是政策、措施和规划、标准,还是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很好的体现了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标准先行的科学管理思路。
保障有力。强化经费保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重视考核、监测和督导,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评估考核并公布结果,在全国较早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创新体制。创新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理顺城市中小学分层办学、分学段管理的体制,落实了各级管理责任;夯实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规范经费使用管理,实行备案报告制度;强化监督责任追究,实行经费投入重点监管县制度等,保障了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实行“标准+补偿”资源配置机制,取消了标准划分“城市、县城、农村”三个类别,改按同一标准办学。将经费、师资等公共资源向贫困地区、老区山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创新师资管理机制,推进县域内教师交流,新增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学校的师资水平;打破“一校所有”制,推行“无校籍管理”、“局管校用”,推动增量师资合理配置。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控制择校,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70%的中招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强化教育末端管理,建立“学区管理委员会”制度。
突破难点。解决难点问题,政策力度大、措施好,成效显著、勇气可嘉。按照“两为主”思路,坚持“三个一样”,即一样就读、一样入学、一样免费,健全完善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体制,使所有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在流入地无障碍就近入学。率先打破户籍限制,规定随迁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探索实施“教育券”制度,使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钱随人走”,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平等就学权。成立了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出台规范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和体系。实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民生工程,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和教学点,按照“有场所设施、有图书器材、有亲情电话、有管理制度、有档案资料、有结对帮扶、有固定标牌”的“七有”要求,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9万个。
严隽琪一行对我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均衡发展促教育公平。要把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到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及有关部门,应该像当年“普九”一样,上下协力,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进程协调一致,在义务教育布局规划、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机制、政策调控机制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政府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着眼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法治保障范畴。强化省级统筹,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省级政府应该对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发挥更大统筹作用,应进一步明确省、市、县的财政投入分担比例,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明确市和乡镇两级政府的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下大力气、大决心,攻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月薪和边远艰苦津贴,必须提供农村学校周转房,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政策体系,完善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保障,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